大宝法王噶玛巴 | 如何才是「世世不离清净上师尊」
佛法上的教育跟修持
一定要靠自力,
靠自己广大的智慧,
也就是对于自己的心
要真正做清楚的一个观察,
对于世间万法有一个清楚的理解,
不仅要理解而且要有体会。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2006 大手印与上师相应之修持要点
祈愿文当中说『世世不离清净上师尊』,『不离上师』的意思并不是说我们的身体要一直跟上师在一起,像是用一根绳子绑在一起那样。
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我们要有一个清楚的认知,也就是无论上师的出生也好、住世也好,或者他的圆寂也好,这一切都是上师佛行事业的一种展现,并不是说上师出生、诞生了,这个事业就展现了,而上师圆寂之后这个事业就没有了,并不是这样的,而是任何时候都是上师事业的一种展现。
在这当中,尤其「圆寂」这种事业的展现可以说是所有事业当中最殊胜的、最稀有的,因为它具备一种更大的力量与更大的感受,我们身为一个佛弟子必须要这样来领会。
世间的万物或者轮回的万法,其本质都是无常的,刹那生灭!
而所有的无常当中,死亡的无常可以说是我们最需要去认知、去面对的。
对于一个凡夫来说,是很难马上认知甚至去修持各种细微的无常。
然而我们最需要认知的就是『死亡无常』,这在许多的教典及教授中都强调过。
所谓的死亡无常,它是临时的、不定的,依止这样的死亡无常才能够帮助我们生起出离心。
透过死亡无常的激励跟鼓励,能够帮助我们生起真实的出离心,而透过死亡无常的修持则能帮助我们转化执为「一切是常」为实的心。
所以对于上师一切身口意的各种展现,我们要清楚地认知,每个部分都是上师解脱行谊直接的一种示现,而身为一位佛弟子,我们要依靠这些事业的展现真实地修持,这是我们的责任!
同时,如果我们对上师的教授跟口诀能够恒常不离、如理如法地来修持,那就是真正的『不离上师』。
若能恒常不离、如理如法地修持,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上师的加持与上师大悲的摄受。
对一个佛弟子而言,首先要能够不违背对上师的信心以及誓言,并且要如理如法去修持,如此才能真正生生世世不离上师的身口意三门。
事实上从世间的常理来说也 是这样的,好比我们在今生有一种很深厚、很扎实的习气,这种习气很自然地会在我们的来生成熟且展现出来,而我们在今生若对上师有很深的信心、不违背对上师的誓言并如理如法地修持时。
那么我们便会在生生世世中对上师的口诀跟教法自然地生起意乐与希求学习的心,因为这样的一种心生起,而后次第延续地修持,不断的修持与进步,如此便能够真正得到上师大悲的化现、大悲的摄持,或者说我们才能真正生起净观。
所以『世世不离清净上师尊』最主要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恒常不离地修持上师的教授与口诀。如果说不离上师是指不要离开上师这种物质的身体,那就非常困难了,因为物质的身体是无常的、是会转变的。
的确,一般来说对于佛法修行上取舍的要点,我们是需要依靠一位善知识、一位上师的指引。
然而所谓上师的教学并不是一般世间学校教育那样,一般的学校教育是一 步一步地带着你,像教拼音、字母这样带着你,但佛法上的教学并非如此。
尤其从修持上来说,虽然最重要的是得到上师的口诀教授,但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要依靠自力,自己要具备一种智慧与力量,能从轮回的幻相中出离出来。
佛法的教授并非像世间教育如学习文法、学习一个语言那般,靠着别人一个字一个字带领而学会 的。
佛法上的教育跟修持一定要靠自力,靠自己广大的智慧,也就是对于自己的心要真正做清楚的一个观察,对于世间万法有一个清楚的理解,不仅要理解而且要有体会。
这绝大部分是要依靠自力的,并非仅依靠上师或导师的教授。
所以在这里,我们要靠自力的观察与修持,我们的六识要清楚地观察外界。
就好像透过窗户观察外面、分析外面的境,或者理解一切世间的情况,这一部分是很重要的。在解说其它的主题之前,必须先跟大家做清楚的说明。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大手印与上师相应之修持要点
2006/11/08
印度 米丽寺
❊
大宝法王噶玛巴长寿祈请文
嗡梭帝
圆满十力具德释迦王,观世自在佛海观世音,
大悲主者莲花金刚足,愿诸皈境赐今时妙善。
殊胜发心如曙光导引,胜化身启白昼之相好,
令此土光明善生缘起,而成我等希望具义者。
佛法教证法理圣执持,悲心大海普遍大自性,
任运获得灌顶之事业,顶礼持金刚尊噶玛巴。
行佛事业白色之光纹,历代噶玛转世珍珠鬘,
一切行传如理而执持,具德有情怙主常住世。
广大教之曼妙绢飘扬,殊胜觉证珍宝顶严饰,
智慧金柄极坚固无变,胜生圣教法幢常住世。
成就顶严罗扎马巴等,成就大海口诀藏得获,
成就种性持增教之怙,胜成就坛城主常住世。
汉藏并与东西方诸域,随所行作毕竟摄诸土,
树立众生之善乐根本,圆满法财善规得增长。
上师本尊三宝真圣化,法性缘起双运实质性,
清净胜意真实语严词,诸祈愿处无勤任运成。
往期精选
30 Jan 2019
因为你,我在这里
碎片化系统闻思修
DharmaInterconnected
正法互联
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 应作如是观